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202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松辽盆地深层孔隙流体压力预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文龙  柴文华 《地球科学》2000,25(2):137-142
孔隙流体压力属于流体状态参量, 它是进行盆地动力学分析、油气成藏动力学分析以及油气预测的重要因素之一.孔隙流体压力的预测模式应尽量将各种地质作用对其的贡献考虑进去, 并且, 利用大量的实际地层测试参数与各种地球物理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来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选用神经网络计算技术对松辽盆地深层孔隙流体压力进行了预测, 并对孔隙流体压力的可能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2.
海原断裂带内第三纪老龙湾拉分盆地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原断裂带内部发现一个第三纪拉分盆地 ,命名为老龙湾拉分盆地。根据卫片解译结果和野外地质调查 ,对该盆地内的地层沉积序列、地层分布、相关断裂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老龙湾拉分盆地发育于海原断裂内的最大斜列部位 ,盆地沉积受边界断裂控制 ;盆地内部沉积了巨砾岩、杂砾岩及紫红色 -灰绿色泥岩、桔红色角砾岩等地层 ,最大沉积厚度约 4 6 0 0m。老龙湾盆地内部地层不整合于不同的外围地层之上 ,根据对盆地内部沉积序列及外围第三系的区域对比 ,认为盆地沉积开始于中新世中期。由以上特征确定老龙湾盆地为海原断裂带内的第三纪拉分盆地。它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第三纪的走滑断层活动的研究提供了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93.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的形成与日喀则弧前盆地沉积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被时代连续的日喀则群沉积覆盖及其形成时代(120-110Ma)与冈底斯弧开始发育的时代(115-100Ma)十分相近的事实使人们有理由提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是否代表着印度板块与拉萨地块间的特提斯-喜玛拉雅洋残迹的疑问。根据近期的研究,笔者认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不是形成于三叠纪的特提斯-喜玛拉雅洋的残迹,而是特提斯-喜玛拉雅洋向拉萨地块俯冲的初期(阿普第-阿尔必期),由俯冲作用在冈底斯弧前地区引发的海底扩张作用形成的一种俯冲带上叠型蛇绿岩(supra-subduction zone ophiolites).至森诺曼期,弧前海底扩张作用停止,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开始向南仰冲,在其南侧形成增生杂岩楔。仰起的蛇绿岩开始向日喀则弧前盆地提供蛇绿质碎屑,如冲堆组。森诺曼期-土仑期,盆地接受了一套深水复理石沉积,沉积物源部分来自南部边缘脊的蛇绿质碎屑,而大部分则来自北侧的弧火山岩和岩浆岩碎屑。森诺期-路坦丁期,盆地逐渐变浅,接受了浅海-滨海沉积,物源均来自北部的岩浆弧。至始新世末期,发育在盆地南侧的增生杂岩楔与印度板块发生碰撞,日喀则弧前盆地闭合。  相似文献   
94.
金龙山—丘岭卡林型Sb—Au矿床的形成受沉积建造和岩相、剪切变形构造、后生成矿作用3种因素的控制,矿床属沉积—改造成因类型。根据REE含量、组成和特征参数,即REE、Ce/Y、(La/Sm)N、(La/Yb)N、δEu、δCe,探讨了该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它与金龙山—丘岭矿床形成和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
勉略宁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类型及其成矿特点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地质演化为基础,从沉积-构造-岩浆-变质-成矿作用角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提出煎茶岭—七里店和黑木林—峡口驿两大构造岩浆带对勉略宁地区矿床起主控作用, 认为各类型矿床成矿作用与先存基底岩石有成生关系, 将矿床形成时代统一在秦岭陆-陆碰撞时限范围, 对该地区地质找矿工作及矿床理论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
岩体结构面计算机三维扩展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结合水电站工程采集岩体结构数据的特点,详细介绍岩体中结构面在空间上的扩展与延拓方法,即试图利用有限的地质数据,建立结构面的拟合函数,从而实现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  相似文献   
97.
陕西煎茶岭超基性岩与金矿床成因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煎茶岭金矿床属于与超基性岩有成因联系的微细浸染状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该超基性岩沿超壳断裂侵位(927Ma),是金矿形成的矿源岩。含矿超在性岩在强烈的构造变形作用下,发生彻底的退化蚀变(388.7Ma)。经滑石-蛇纹石化,进而碳酸盐化,导致微量金解离。在后期活动性断裂控制下,形成含金硫化物矿化-硅化-碳酸盐化蚀变岩体的就位。.含金蚀变岩与金矿体微量元素组合、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组成对超基岩有明显的继  相似文献   
98.
秦岭煎茶岭金矿床含金富砷黄铁矿增生环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秦岭剪茶岭金矿床中发现了含金富砷黄铁矿增生环带。其产状,结构构造和成分特征共同显示了,金成矿主期金与砷有密切的地球化学相关性,在富砷增生环带发育时,金与砷共沉淀并可能在其中发育了不可见金。这种环带包含有重要的成矿作用信息,至少在矿区范围内可用于判别是否有主期矿化发育。  相似文献   
99.
智慧城市建设和地理信息共享化是当前GIS应用发展的主要方向.数据是信息共享的基础,在中国,共享平台建设已相对比较成熟,而马来西亚砂拉越州,在地理信息的集成管理上仍存在较大的问题,地理信息共享度低,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尤为重要.本文以地理信息采集为重点,采用ESB企业总线技术建立砂拉越州政府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定义一整套数据库建设标准、数据服务标准以及应用接口标准,以标准来规范共享平台的建设,集成测绘数据管理、道路管理等应用系统,完善数据更新体系,实现地理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0.
In the free state, Rayleigh waves are assumed to travel in the form of planar wavefronts. Under such an assumption, the propagation behaviour of the modes of Rayleigh waves in layered half‐spaces is only frequency dependent. The frequency behaviour, which is often termed as dispers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profile of layered soils within the depth related to wavelength (or frequency). According to this characteristic,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profile can be back‐analysed from the dispersion. The technique is widely used in the surface wave testing. However, the wavefronts of Rayleigh waves activated by the surface sources are non‐planar. The geometric discrepancy could result in Rayleigh waves manifesting distance‐dependent behaviour, which is referred to as spatial behaviour in this paper. Conventional analysis ignoring this spatial behaviour could introduce unexpected errors. In order to take the effects of sources on the propagation behaviour into account,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Rayleigh waves in layered elastic media under vertical disc‐like surface sources using the thin‐layer method. The spatial behaviour of the activated modes and the apparent phase velocity, which is the propagation velocity of Rayleigh waves superposed by the multiple modes, are then analysed. Aspects of the spatial behaviour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the equilibrium path, the particle orbit, and the geometric attenuation of the activated Rayleigh waves.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some guidelines for developing new inverse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